升级跨境认知,助力品牌出海

社会议题营销:越有争议,越能带来销量业绩?

他只是一个 “飞机模型爱好者” 结果却带着“中国智造”称霸世界

还记得《生活大爆炸》里面,谢耳朵和霍华德摆弄了一整集的“搞怪无人机”吗?因为WIFI的某些问题,他们的无人机似乎有了自己的思想。 不仅仅是在《生活大爆炸》,各种各样的无人机最近可是在各大电视剧、电影,甚至是综艺节目中频频露脸。 而这其中,一个中国


文/郑卓然  来源/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

01

 

去年9月,耐克启用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球员科林卡佩尼克作为30周年纪念广告代言人,该球员曾在赛前奏国歌时以单膝跪地(官方规定必须起立)的方式抗议种族歧视,引发广泛争议和讨论。

 

 

耐克广告启用争议球员后自然引起轩然大波,甚至遭到特朗普发推点名“不爱国”,发布消息当天股价大跌3%。然而一周内,耐克股价迅速回升上扬,根据媒体报道,广告片发布三天内耐克实际销量增长31%,同比上涨17%。

 

尽管社交网络上充斥着“抵制耐克” (#NikeBoycott)负面言论,但争议为耐克带来了声量,声量转化为了销量。

 

02

 

今年一月份,宝洁也在广告内容上翻车,旗下男士护理品牌吉列1月13日在YouTube上传了一支名为“The Best Men Can Be”的广告,广告描绘了一些“错误的男生行为”,比如性骚扰、打架等,从而告诉观众男士们要做更多才能变得更好。

 

虽然广告出发点没太大问题,但内容的表现却引起了巨大争议,不少人认为广告所表现的内容在“误解男性”。截止今日(1月31日),该视频在YouTube的播放量为2773万,点赞数74.5万,差评数则高达130万。据观察,在社交网络上“差评”的多数为男性,而“好评”的则女性偏多,也就是说,吉列得罪的自己的目标群体,而讨好了非目标群体。

 

 

虽然被骂的很惨,但事实证明销量并没有因为网络的差评而下滑。据界面报道,宝洁首席财务官Jon Moeller表示“吉列的销量与广告推出前无异,但媒体曝光度、消费者参与度却超乎寻常”,他认为这次营销推广“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争议内容给吉列带来了曝光和声量,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消费者互动,这支广告片让几年来销量平平的吉列为之惊喜。

 

03

 

这类对社会争议议题进行营销已经越来越常见,这正在成为品牌唤醒用户感知与认同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表达品牌价值理念的有效途径,有分析显示,三分之一的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与他们观念相近的品牌产品,不少营销观察者也认为,对社会议题的探讨将成为未来品牌突破的重点所在

 

在众多品牌将更加主动地参与社会话题讨论时,用户也将以社会视角来反向审视品牌行为。品牌所表达的观点主张如果想被用户牢牢记住,可能将会日益变得尖锐化。在这类社会主题的营销上,风格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前几年富士相机的“世界命题”系列广告。

 

 

随着用户注意力的日益分散,品牌若想要争取用户的认同与注意,可能会更倾向于采取极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近年来可以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大众品牌开始在广告中突出亚文化内容,比如百事、资生堂等。

 

04

  

但对于许多成熟品牌而言,涉及社会话题的营销像是一种“险中求胜”的推广策略。社会命题的探讨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话题讨论的卷入,总是会伴随着大量的负面声音。而在社交网络上,负面信息非常容易被放大,从而导致品牌的公关危机。

 

耐克争议广告期间,国外网友“烧耐克鞋表达愤怒”的行为不少见;前几年刷屏的招商银行信用卡《番茄炒蛋》广告,有不少人认为丑化留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滴滴的泰式脑洞相亲广告《回家篇》,被网友认为太物质;SK2的相亲角广告被认为歧视剩女……事实上,品牌因广告内容不当而出现的公关危机在国内外都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大众情绪对这些话题的宽容度也似乎正在降低。

 

 

几乎所有涉及社会议题的广告都存在舆论风险,而其中舆论的走向往往不不可控,真实情况很可能是品牌方的无意之举被不断放大,最后成了一场全民讨伐。而这些容易“触雷”的社会议题无非就是男女平等、婚嫁、雇佣关系、城乡冲突、环保等主题。

 

05

 

那么品牌在操作社会议题营销时需要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呢?有下面三点小建议。

聊过250多位美国市场人 我终于明白如何玩转内容营销

在跨境营销的时代,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营销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很多出海者来说,很难了解到美国市场上现在最流行的内容营销方式,也有诸多的疑问。为了消除这些疑虑,我们通过与250多位美国营销专家和创业者交流,获得了他们认为的内容营

 

1、选择一个合适的议题持续地表达

 

在社会议题的推广上,品牌同样需要进行关联与聚焦,找到与品牌联系紧密、价值观相符的社会议题,然后持续深入地表达态度主张。

 

比如美妆品牌更适合持续深度地介入剩女、婚嫁等社会问题中发声,这样在品牌的社会观点得到大众响应后,能顺利过渡到产品价值,取得双赢的效果。

 

如果品牌对于每个社会议题都浅尝辄止,比如在过年期间讨论相亲话题、在metoo期间讨论性骚扰问题、在其他时候又讨论男女平等问题……这本质上只是一种蹭热点的借势营销,品牌难以在社会议题上取得记忆点和话语权。

 

 

2、品牌观点有可争论的舆论基础

 

品牌在表达关于社会议题的主张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其品牌调性的延续,另一方面其观点也需要有一定的正反双方舆论基础,能够通过品牌发言而自然进行放大讨论。

 

观点的舆论基础最好是能通过调研统计的方式进行量化评估,若观点支持人数太少,那就是一次玩火的营销,只会招来骂声一片;若观点支持人数过多、普适性太强,那其实也很难引发人们的二次讨论,营销效果可能不佳。前面耐克广告的争议点就在于自由、勇气和国家荣誉之间如何排序的问题,这类话题其实可以无休止地讨论下去。

 

因此品牌需要在社会话题下找到一个可争论的点,确保没有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抛到社交媒体中进行话题的发酵,不断刺激传播。

 

 

3、准备危机公关的预备方案

 

品牌不要妄想去操纵舆论,就算计划地再周密,大众话题走向也难以控制,即使是H&M、百事、德芙这类大公司也曾在社会议题营销上摔得很惨,危机公关的预备方案、对外稿件方向需要提前准备。

 

当然,许多危机公关确实是事前无法预料的,很多情况下,公关部成员可能才是最后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那么,除了快速、真诚之类的对外沟通原则外,危机公关预案重点在于有一个公司高层牵头的内部响应机制,在公关事件发生后迅速讨论出应对方案。

 

 

小结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在社会话题中主动参与讨论并表达观点,但社会议题营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赢得声量的同时获得销量,这可能是品牌未来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END-



营销干货及热点评论

让碎片阅读更有价值

如果你想咨询“社会议题营销”,

或想加入“品牌出海交流群”,

长按下方二维码

添加品牌出海圈小助手微信

2018年进入倒计时!海外社交媒体营销套路大总结!

十年前,以Twitter和Facebook为首的社交媒体刚刚出现,那时的它们正处于自身发展的雏形期。人们当是难以想象自己可以使用社交媒体开展营销活动。十年之后,几乎每一个品牌和企业都开设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想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和受众的联系。 随着社交媒体的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跨境电商海贸会 » 社会议题营销:越有争议,越能带来销量业绩?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海贸会,全力讲好中国品牌出海故事

虚伪以待虚伪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