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总是遇到很多新入跨境电商行业的朋友,向我请教和交流,总是大谈自己要大力进军跨境电商搞钱,总是认为现在跨境电商行业是个可以快速赚到钱的行业。我听闻后感觉,是不是被媒体 自媒体给洗脑洗多了,我觉得我可以写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跟大家继续交流。
我呢,从2020年开始,就唱衰多店铺铺货采卖这种跨境电商模式,那个时候因为才从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和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的创会会长退下来不久,说这种话不太合时宜,被很多圈内兄弟给批评教育过,所以后来我基本上都不谈行业。。事实上证明,我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也是超前的。
一、首先是疫情三年,千年一遇,很多商业常规节奏全部乱套,让铺货模式的电商企业取得了超规发展,海外积压多年的库存不仅仅一扫而光,还高于之前的市场价卖掉的,赚了一大笔钱。有了钱,更容易轻松应对后来的店铺账号封号、多种业务转型等,发展特别迅猛,延续了铺货模式赚钱的时代。
二、TEMU的横空出世和SHEIN的开发平台战略以及TikTok Shop的迅猛发展,让中国各行各业的商家更方便的能把自己的商品销售到这些平台能触及到的地方,而且新平台对店铺数量也没限制,甚至早期鼓励多店铺模式经营,继续给多店铺模式续命,而且业绩还继续增长,推动了多店铺模式进入了最后的高潮。这基本上是疫情三年后又2年延续。我基本上是早说了5年,大大的走眼了。
三、今天我还是坚定的相信品牌出海的跨境电商模式是个好未来,也是可以继续深耕30年的好事业,是可以抵抗康波周期的好行业。中国的品牌要出海,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店去测试市场是当前最佳的测试市场的方法,在TikTok上建联达人网红传播品牌是现阶段最高效最省钱的营销方法。这也是我非常看好卖家精灵和达人精灵这种市场分析工具的原因。
四、但是我继续不看好多店铺采卖铺货的跨境电商模式。不管你是在亚马逊平台上多店铺铺货,还是在TEMU、SHEIN、TikTok、Shopee、Aliexpress、Lazada、Mercado Libre、Ozon等等不同国家的不同平台上多店铺开展业务,我都不看衰。。你可以用规避平台封帐号的风险来反对,是的,这是一种风险规避策略,早期或者很长一段时期可以用,不知道未来是否可以延续。我持有此观点的来源只有2个。
1、一个是平台给多店铺的红利期太短了,已经被全球最会卷的中国玩家压缩到最短时间,基本上已经结束。 我们在2010年开始搞海贸会的时候,大多数人做ebay多店铺都做了3-5年,后来一直做到了2014年初,后来进入亚马逊,多店铺可以干到2020年,这2个平台的红利期间可以做到5-8年。。而在以TEMU为代表的平台,给多店铺的红利期只有2年不到,就搞得大家都在喊赚不到钱了,不仅仅是在TEMU上赚不到钱,就是在亚马逊上平台上那更是哀嚎一片。新入者不知道死了多少,大家只知道行业赚钱的那批人,远不知道离场的远比在场的更多。。why?为何会红利期这么短,那就是因为中国卖家太会卷了,中国商品越来越拼多多了,太多人都沉浸在快速搞钱的梦想里。我最近说的最多的话,也是游说我的兄弟不要老说打球太浪费时间的话,就是不要用自己的勤奋来掩盖时代的红利,你看你最近天天在办公室里更勤奋,整天为20元成本的垃圾玩意想尽各种营销方法、组织架构变化、甚至中欧长江罗胖一顿学习,也并没有赚到比以前更多的钱,反而还节节败退,搞得自己更焦虑。其实不是你勤奋就可以的,不是你学习就可以的,是平台多店铺时代的红利基本上没有了,你再努力也挡不住疯狂到处采卖垃圾货出海的红利结束。
2、采卖垃圾货大路货大赚老外钱的时代也结束了,信息太通畅了,毫无竞争力的大路货凭什么只有你能卖到赚钱。 现在很多兄弟还在为10元到50元成本的中国山寨工厂出品的玩意卖出20-30美金拼尽全力,还在说自己不是铺货,是精铺,我都不知道是谁发明了精铺这个词来掩耳盗铃,精铺就不是铺货吗,一个店铺上百个sku,几十几百个店铺,这条产品线做到那条产品线,没有一个产品是自己研发生产的,都是市场上一顿采购,甚至是pdd和1688一顿扫,还大谈品牌出海,还动不动销售额1个亿,几十个亿。好像这种模式只有无穷的去做大,要突破百亿,才能彰显自己。。从行业头部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这类玩家来看,突破百亿又怎么样,环球易购是第一个破百亿的,结果之后来了个29亿亏损财报,傲基也是很快近100亿的,结果多个账号一封,差点凉凉,更别说有棵树了,甚至你看现在的华凯易佰,最近的半年财报显示,近70个亿的销售额,才不到5000万的利润。这种大,有什么用呢?他们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利更多,我们这些不大不小甚至小微企业用这种模式做大有何意义,现在还赚的到钱不?他们可是吃遍了整个多店铺模式的各种平台的红利期的哦,你呢,入行都这个点了,不亚于49年加入国军哦,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不怎么大的公司,产品sku上百个,还说自己只是精铺,很多大公司几十年都没搞出来100个sku。我现在去电商公司最喜欢看的就是产品设计部门、研发部门、材料部门,可是我发现很多公司都没有这些部门,他们的货都是来自工厂供应商,甚至连模具都是工厂的。还经常抱怨自己卖起来了这条listing,结果工厂或者很多人很快就快速跟进来一起卷了,搞得最后大家都没钱赚。我认为这种会是个常态的。你看大疆的无人机都这么厉害了,影石都还准备去卷他。你赚钱的东西凭什么人家就不能去卖呢,技术又不是你的,更何况模具都不是你的。当然也不是不能做,只是很难像之前赚钱了。
3、大疆、影石、安克这些公司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看看阳萌最近一期接受的采访,安克为其浅海产品战略花掉了大量的研发资金,且还在储备试错容错资金,调整了组织架构,储备了大量的研发人才。。人家的所谓浅海战略,不是把这一条链条上的产品全部采卖,搞一条所谓的产品线,而是攻坚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把产品研发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跟大疆影石很类似,都是核心技术在手然后快速迭代形成竞争力,几百人同时做一个产品,不是几百人几十个店铺卖一百个产品。这几个公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都非常擅长海外营销,熟悉海外市场,也是在国内同样很多这样那样的优秀产品里能快速在海外跑出来的一大本领。当然,他们都好大好大了,作为一个初创企业,拿什么跟他们拼,学习他们的什么呢?这让我想起了七八年前风靡一时的智能硬件创业热,好像他们也是从那个时候跑出来的,现在来说也归智能硬件。不过现在是第2波智能硬件的春天来了,因为有了ai,有了机器人,有了低空经济,这些新玩意新技术,我认为立志于品牌出海的初创公司的机会在这些里面,新来者要毫不犹豫的进入这些领域里去,而不是跳到铺货卖货卖大路货的红海里去。创业都是九死一生,还不如做点有价值的新兴玩意出来。。哎,这个门槛也的确很高,我这种没有技术能力,也没有大资金的,真的是只能望洋兴叹,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跟这些新锐出海品牌谈谈合作,帮他们营销某个平台某个国家某个领域呢?说不定你绑定的是下一个大疆呢,因为你我还有一个他们没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我们玩过多平台多店铺,失败的教训比他们多,知道怎么样快速避坑和试错,我们是他们出海的一个很好的服务商or供应商嘛。。
末了,兄弟姐妹们,还是多出来走走,多出来运动下,要跳出三界外,才能脱身琐事,看清看远。恩,没事多找我约球吧。
最后送给有美国欧洲vc账号的卖家兄弟们一个大福利,给你们推荐一个专用的系统,可以帮你们大大降本增效,可以改变下商业模式哦,有兴趣的私信我。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